数学三分教学法
宋文霞
“数学三分教学法”的实践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遵循“多维起点、优势互补、全体提高”的原则,切实从学生的分层学习、分级检测、分类提高三个方面努力,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努力探求适合学生差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得到较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分层学习——“数学三分教学法” 的目标建构和教学实施
1.目标内容建构
教学目标分层,改变以往教学目标要求划一的状况,针对同一班级内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变全班统一的教学目标,为保底不封顶的分层教学目标。
题例分层,根据学习目标分A、B、C三级设计题例,完成基本知识的学习要完成A级题目,完成理解、应用知识的学习要完成B级题目,完成拓展知识的学习要完成C级题目。
2. 学生分层建组
把学生合理分层建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组织基础,对学生的分层遵循自愿性和动态性原则,通过对全班学生平时的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学习习惯及学习成绩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采取学生自报和教师考查相结合的办法,把学生分为A、B、C三层,分别占全班人数的20%、50%、30%左右。
3.分层教学
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讲授分层、展示分层、评价分层等,集中体现“差异即资源”的思想,分享来自不同学生的“有差异”的思考,使得学习资源最大化的得以分享。
(1)讲授分层
首先是教学要求分层,在完成题目的数量、思维难度、探究问题的方法等方面提出不同要求;其次教学方法分层,对A层学生“教”重于“学”, B层学生“教”与“学”大致平衡, C层次学生“学”重于“教”。
(2)展示分层
在平时的课堂提问和展示中分层设置不同档次的问题,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A层学生的提问应是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宜太大;对B、C层的学生,尤其是C层的学生,课堂提问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鼓励他们自己去将题目变式或拓展。
(3)评价分层
形成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观,学生的差异表现在哪里,就在哪些方面做出不同的评价,更好的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发展,让评价更有针对性。如: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中的预习、提问、练习、检测、作业等方面分层次制定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分别对应执行。
二、分级检测——“数学三分教学法” 的反馈
分级检测就是对应课前学生的分层和学习目标的分级而设置相应的检测题,分为基础题(A级题)、提高题(B级题)、拓展题(C级题),其中每份测试卷按5:4:1比例出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考试中自主选择,对A层学生和B层学生的解答适当把握评分标准。
三、分类提高——“数学三分教学法” 的拓展
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教师分类辅导,分层拓展,作业的分层设计,力求为高效课堂的有效落实做好后延。
1.作业题的分层选择
作业布置,因人而异,分A、B、C三层设计,分别对应三种类型题目: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得到有效的训练。
2.作业完成上分层要求
作业完成要求上,对于大部分学生,完成A层作业,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对于学有余力的B、C层学生,完成B、C层作业,完成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智力训练题、提高题。学生的学习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在作业布置上采取“自选式”作业,孩子们针对自己的基础,从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中选择自己“能吃饱吃好”的作业题。
3.课外分层辅导
实施“分层辅导”,对优等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QQ群,辅导内容注重知识之间的综合和拓展,充分开发其学习的潜能;对中等生辅导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学困生辅导重点放在最基本的知识点的掌握和最基本的题型的解决上,鼓励其学好。设立 “每日一练”,让A层学生得以进一步巩固基本知识,C层学生有更多的提升机会。
有分有合,久分必合。“三分数学教学法”将尊重、发展学生的差异体现在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上,是为了整体提高,分和合是辨证的统一,水乳相容,有机结合。通过分层学习,每个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能力和素质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逐渐使自己获得了自信心,用主动自觉学习来缩短差异。分层学习也终将会逐步从显性转化为隐性,再向整体教学过渡,从而达到久分必合的目的。